璟清

各得其所

流行要完?

这周第二节课的下课铃,一男生:一听就是抖音神曲,你看这鼓点,这编曲……

我觉得很有道理:对啊还有这作曲这唱腔……

我觉得流行要完。越来越口水,越来越草率。周末在b站刷到些近几个月的德语流行,一开始还很期待,还在想其实德语挺好听的。听着听着不对劲:全程都没爆发啊??这唱腔明显是没唱功靠声线撑吧??这平平无奇不抓耳的作曲还敢大段单调重复???一连几首都是,听不下去了,关掉。早些年朋友就说德语流行没法听,听着Eisblume的我表示不信。现在看来,也不是全无道理……

但转念一想,似乎全世界都这样且有相似趋势。欧美(英语)不必说,感觉老早就有越来越水的倾向了,词没几句,作曲趋向简单,歌手声音好听可惜越来越不重功底。但至少还有厉害的编曲撑着。中文就更不必说了,“抖音神曲”我直接地铁老人手机,连好点的编曲都没了。之前在b站看过如何快速搞出一首“抖音神曲”,成品试听让人直呼“内味太冲了”,一看过程,简单又生草,还完全没问题。好笑之余觉得,若这样便能使此种“神曲”大行互联网,未免有些悲哀。德语流行也这样,最要命的是对比起来其旋律根本不占优势。

词,各有各的槽点。“口水”这一点暂且不提。中文,所谓古风连矫揉造作都不造作了,直接快进到狗屁不通。英文,前几年就有饼图meme吐槽一首歌里占比最大的都有哪些语气词,现在不但正经歌词篇幅削了,连水歌的语气词都削了。德语似乎好一点。上一个fashion trend,大概是小情小爱小格局,情情爱爱拉拉扯扯,没完没了;现在看似乎跳出情爱俗套了,却更多宥于自己的个人感受,限于自己的小痛苦、小不爽,格局还是不大。莫名其妙且完全从自身出发、主观色彩极重的抱怨,姑且算是意象罗列然后着重表达不爽,到副歌开始通篇Scheisse(没错包括德语流行,你以为我说稍好,其实是要留着晚些吐槽)。然后借此挂上脏标。虽然关系不大,但我联想到之前读过的材料:“优秀的诗歌作品,总是能够用个性化的体验和语言,去表现具有社会性的对象与内涵。……当前的一些诗人要么缺钙,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,远离生活的本质;要么玩“捉迷藏”,把神圣的诗歌艺术当作玩弄语言文字的游戏,故意让人读不懂,孤芳自赏。这样的诗人缺乏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,只是在一种自己酿造的怪圈里玩弄所谓的诗歌艺术,诗人们照亮的只是自己,其结果是人们把他们遗忘。”(刘晓平《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》)。其实和这种完全限于自身、跳不出“小我”窠臼的词,也没本质区别。

而整首歌的制作,明显流水化,似乎总有轻薄、浮躁、草率之风。就连时长都压下来了,以前的基本三分半至五分钟,三分钟出头的算短了,现在许多(包括日本的一些新人新作)都是两分多,甚至才两分出头,过了三分钟的很了不起了。

而这些多是在互联网上first published的,不在少数的简单甚至草率、流水化生产而难寻鲜明特色的作品,就像浮躁的大河之上漂浮的泡沫,让人很难不联想“互联网浮夸风”一说。

按发表时间及风格,最近这些应该算时下的流行。和前几年乃至十几二十年前的没法比。以前的词,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至少占其一,文笔不至妙笔生花但也不乏点睛之笔(我乱说的,毕竟不听,但少数看过的粤语歌词给我感觉如此);作曲流畅,旋律多彩、结构严谨;编曲层次丰富(会不会比较多实录……但至少不是现在全靠合成器,层次单薄,甚至基本靠鼓点来混);歌手唱功就算不是一流也是过硬,不过硬怎么也有功底。虽然流行向来不是我喜欢的,但不会像近几年的让我疯狂槽乃至贬。

当然也不针对所有流行。上述现象并没有影响优秀的流行出现。

Plus,这种现象,是否与时代(比如疫情的冲击)、技术发展及文化、观念的改变有关,我不知道。也许会有相关调查报告,但我看不到。“身在此山中”,以有限的认知进行无序的吐槽罢了。

最后,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,纯吐槽。


2022.4.13,日记修改作随笔

评论

热度(1)